正在阅读:五台山色驴户外《雾里游中台 》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地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五台山色驴户外《雾里游中台 》

转载 张振华2015/02/08 09:36: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繁峙网 235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八月,夏末,秋至。在这季节的渡口,我随户外队伍又亲近了一次大自然,从二茄兰徒步到中台。


早上七点,车队从繁城启程西行,途径峨口,往岩头乡疾驰。通过绿色军营管辖区,驶入宽滩乡。宽滩乡,是大东沟与二茄兰的分水岭,左边一拐,是去大东沟的路线。右手一指,就去了二茄兰。
阳光明媚之日去旅行,心情也灿烂,纵有凡尘琐碎或千千愁结,早被车窗外习习秋风,吹散了,唯有快乐相随。
一路欢歌,一路美景,深山峡谷中的二茄兰村到了。
悄然驶入的几辆车,呼啦啦涌下一伙着户外装的“驴友”,让坐在墙根晒太阳的二茄兰村民不再淡定,纷纷围拢过来,“你们来这里做啥呢?”
“来这里看风景玩耍。”
“尽是些树,石头,有啥看头?”村民很迷惘。我们也很迷惘:“这么山清水秀的地方,怎么没看头呢?”
六十五个“驴友”的到来,一下子喧闹了静谧寂静的村子,
村民惊讶道:“这几个车拉来的人,比我们村的人还多。 ”
依山傍水的二茄兰村,石墙、木屋随坡势而建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多数是,未经斧凿的原木和石板,古朴清幽。即便猪舍和厕所也旁逸斜出,如吊脚楼般悬挂在斜坡、高台处,别具一格。摄影师抗着长枪短炮忙活不停。石头墙,木栅栏,甚至整齐码砌的柴禾垛子,皆入镜头。

最吸引视线的是农家小院里,开满山花的房子。非人工培育的淡紫色花儿,从瓦缝隙里冒出来,簇簇拥拥覆盖了整个房顶,我感叹:别处的房顶长草,这里的房顶长花。爬上架在屋顶的木梯子,瞥见村子里的花房子颇多,真是“二茄兰家花满房,千朵万朵盖屋顶”。房主大娘说可以到屋顶去玩,我却不敢爬上去,担心踩漏屋顶。她强调屋顶泥层很厚,踩不塌。经不住花儿的诱惑,我轻手轻脚地爬上屋顶,惹恼了别院的狗,愤怒地朝我狂吠。我懒理狗的抗议,坐在屋顶观望二茄兰村:“方圆一二里,房屋几十间。狗吠深巷中,鸡鸣绿茵间。”村边,松林旁,溪水边土豆蔓、豌豆角与野草一般茂盛,好一个“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清幽村落。


一阵闹腾后,我们告别二茄兰,继续向峡谷深处前行。车行驶到不能再前进的路段,队员全部下车,整装,开始顺溪沟向中台徒步。今年,从春到夏,至秋,我追随季节的步伐,一直活跃在大自然中,见证过小草发芽的“萌”,欣赏过山花烂漫的美,享受过浓绿的庇荫....时光荏苒,我已站在夏未残绿、野果红艳的秋景里。即将退出花坛的各色野花,仍是秋意中的一抹靓影。



从上而下的溪水,叮叮咚咚,弹拨出欢快的旋律;飞瀑轻溅,荡漾出缕缕清凉。 即便赶路,我也总想忙里偷空蹲在小溪边,俯身嬉水,双手掬一泓泉水,轻轻抛洒,挥洒出银色的线条,溅起自己满头满脸的快乐。旅行的美妙,不在于名胜古迹,“寄情于山水间,随心所欲地快乐。”是我追随户外最大的享受。又能享受美景,又能寻访名胜古迹,那就是最让人愉悦的路线。从二茄兰到中台,兼容了美景,名寺。所以我们收获了开心、快乐。
顺溪沟逆流而行,峡谷尽头,便是无边无际的草坡。驴头说,爬完草坡就到了“中台”。大家
踏着柔软似海绵的草甸,弯腰撅臀逶迤而上。气喘吁吁爬到半山腰,驻足间,举目远望,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游动着牛群,羊群,马群。沟底,河谷苍翠,森林茂密,晶莹明亮的溪水蜿蜿蜒蜒,奔流不息。对面,远山近影,层峦叠嶂。脚下,微微泛黄的青草地上盛开着无数不知名的各色野花,不娇却艳。从高处浸出的一缕清泉,在草甸上流淌出一条若隐若现的小溪,汩汩流向山下。(
爬上中台顶,又见五台山特有的高山草甸,圆润而饱满的草甸子,犹如走进菜农的“西兰花”菜地,满坡满梁,数不胜数。午后一点多,从二茄兰村徒步十五华里的队员们,陆陆续续抵达了庙宇林立的中台,完成了“小朝台”旅程。我弥补了七月“大朝台”时的遗憾,总算登上了“目测”过的中台顶。时隔很久,全国各地“朝台”的驴友还是很多,挤挤挨挨占满了中台的各个角落,络绎不绝的后来者,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

中台正在大兴土木,富丽堂皇与古朴古韵“新旧合璧”,形成风格迥异的建筑。即将上岗的雕塑“新佛像”凝神静气等待着各自的岗位。我们在“大雄宝殿”空旷的广场上,就着香火味儿,吃简易午餐。酒仙宋诗人不避嫌,在佛国净地吃肉喝酒,我笑侃他:“别拿酒肉来考验佛主的胃。”他举杯邀佛,一饮而尽说:“我一路上没舍得喝,就是为背到中台,与佛同醉,这是我朝台的目的。”而后一脸严肃道:“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只要心善行善,不伤人利己,喝酒吃肉又何妨。”

五台山的气候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下子却又乌云滚滚,大雨淋漓中夹杂着冰雹,气温下降,冰雹瞬间凝结成晶萤璀灿的冰块。各地驴友纷纷添衣加裤,御寒。有经验的外地驴友居然还带着羽绒服,而我却因出发时阳光明媚,把冲锋衣留在山下的车里,只好在零度以下的气温里穿着单衣瑟瑟发抖。同行者“雪中送炭”的一件冲锋衣,让我记住了什么是“温暖”,也体验到了五台山上“时而穿皮袄,时而穿薄纱”的滋味。



等了许久,冰雹和雨的气场逐渐减弱,我们穿上雨衣,离开中台,原路下山。雨中的草甸,让原本洁净的花草们更加青翠欲滴,空气也愈加清新自然。草坪中一朵朵漂亮的鲜花儿沾着露珠,如青春少女那般水灵而清纯。雨后的天空,湛蓝,洁净,高远。一团团,一朵朵,一块块,层层叠叠的白云,一浪一浪,在天边漫无目的缓缓涌动。
中台对面的半山腰,布满了浓浓的白雾,大团白色的雾气,慢慢向上升腾,到了山顶,又改变路线,向四周徐徐漫延开来,忽儿围在树梢,忽儿覆盖地面。远远望去,雾霭缭绕中那条“之”字朝台路犹如仙境,路上走动的驴友不仅仅是朝台,还跨越了从凡尘到仙境的历程。
白雾漫延的速度很快,不觉间就包围了整座山巅,也游曳到了我们身边,我们
仿佛置身于茫茫的云海中,能见度很低,几步之遥的同伴,突然间就隐没在云烟里,没了踪影。惹得王头儿直呼小儿子,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远处的雾,近处的雾,头上的雾,脚下的雾。石缝儿藏着雾,树枝儿缠着雾......云雾的笼罩下,天地已浑然一体,我们裹在云雾里,披着云雾游来游去,任由雾霭在周身弥漫。个个穿红着绿的驴友,走在朦朦胧胧飘逸着云烟的石头山径上,象是仙人浮着云从天宫下凡人间,随雾飘,随云游。醉意朦胧的宋诗人,诗性大发,张嘴做吟诗状,良久,却等来一句:“我是宁采臣,影子是何仙姑”,抒发了神仙般的感受。
不管本地、外地的摄影大师们,面对“
烟波缥缈隐群峰万物浸在雾气中”的仙境,魂儿也没了。这里站一个,那里蹲一个,个个如神枪手那般,眯眼,吊线,按快门,把“轻如絮,白如棉”的薄雾轻烟和影影绰绰的人影儿,囊入镜头中。
当我们还沉浸在云雾迷蒙的美景中,
天陡然亮了。雾,渐行渐远。一缕阳光从蒙蒙云雾中钻出来,金灿灿的照射在山坡、地面和我们的身上。云雾散去,又见晴空,身心暖暖地。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经历过中台的冰雹,雨后的云雾,又跌进阳光的温暖里,一步三景的感觉,就像人生的里程,总会经历,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只要本着”晴天总比阴天多”的心境,就能体会到“拨开云雾见阳光”的快乐。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