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繁峙县秧歌剧团与繁峙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人文地理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繁峙县秧歌剧团与繁峙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原创 张振华2020/03/08 15:43: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平型关杂志 作者: 文/栗廼瑶 59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957年,后来成为剧团台柱子的尹爱孚、魏来福被招进剧团,尹爱孚后来成为繁峙大秧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大胡演奏家。

1957年,山西省举行全省戏曲汇演,东风秧歌剧团参演剧目为《花厅》,获优秀剧目奖。

1958年至1963年期间,剧团陆续招收了孟先智、李敬业、四旦、武玉梅,白花、李培义、董会品、李月银等一批演职人员,这批人后来大多成为剧团台柱子。

640.webp (1).jpg

1958年,省里抽调尹爱孚到省里学习音乐。回团后,尹爱孚第一次用现代音乐的简谱记录了繁峙大秧歌的音乐唱腔,繁峙大秧歌结束了音乐唱腔有师傅口传徒弟的历史,大秧歌的传承有了文字记载,使繁峙大秧歌的音乐唱唱腔史有据可查。

1959年,李振华从省艺校毕业分配到繁峙秧歌剧团,担任导演,这在繁峙大秧歌史上又是一个第一,第一次一个地方戏曲剧团有导演,繁峙大秧歌进一步迈向正规。

1956年至1962年间,东风秧歌剧团领导有杨联、康海、崔世伟潘金陆续担任。

1962年3月,侯敬仁调任东风秧歌剧团团长。1964年,因一个县只保留一个剧团,解散了县晋剧团,保留了东风秧歌剧团。

1964年8月。和吉斌被招进剧团,其后成为繁峙大秧歌史上迄今为止空前绝后的笛子演奏家。

1962年至1964年间,是繁峙大秧歌的黄金期,突破了历来以“三小戏”为主的格局,在导演李振华组织下,移植排演了《墙头马上》、《御河桥》、《双罗衫》、《空印盒》、《刘家庄》、《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型戏。又移植排演了《槐树庄》、《夺印》等大型现代戏,从音乐创作到表演,都极大的丰富发展了繁峙大秧歌。

1965年冬至1966年8月,东风秧歌剧团被派到五台县白家庄搞“四清”,1965年,侯敬人继续担任团长,高云鹤调入担任剧团指导员。

1966年8月,剧团从五台县回繁峙县。剧团也随着大形势,开展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古装戏已彻底停演,大型现代戏也难以演出。1967年至1969年,剧团一般只演出适应形势需要的小节目,县里群众称作“碟碟戏”(因演唱时,演员手里敲一个小碟儿得名)。

1967年高云鹤、何俊仁二人调离剧团,李振华导演兼任团长。1968年,宫慧国调任团长。

1969年,苏存德调任团长,张儒任指导员。

1970年,东风秧歌剧团大部分人员调离开,剧团重新更名为繁峙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